《孙子兵法》著于何时(上)
2014-06-11 15:22:53| 分类:
默认分类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《孙子兵法》著于何时(上)
□ 薄文军
《孙子兵法》为春秋末年齐人孙武所著已毋庸置疑,但其究竟著于哪个具体时节却始终没有定论。就《孙子兵法》一书而言,原本没有“序”、“跋”之类供我们确定其写作及完稿时间的原始材料,而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也不见有关于《孙子兵法》著作年代的记载。
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只是简单提到:“(孙子)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。阖闾曰:‘子之十三篇,吾尽观之矣,可以小试勒兵乎?’”以《史记》材料的可靠性,我们可以推测,《孙子兵法》的最后竣笔不会晚于孙子出仕吴国。也就是说,在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之前,《孙子兵法》业已修列完备。
那么《孙子兵法》是不是在孙子奔吴之前便已经成书了呢?当然也不是。以当时的书写工具而论,孙武是很难携带笨重的竹简木牍长途奔波的。从《孙子兵法》的有关内容当中,我们也可以看到孙子为觐见吴王而著兵法十三篇的些许迹象。如《虚实篇》:“以吾度之,越人之兵虽多,亦奚益于胜败哉?”《九地篇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越国与吴国接壤,共争江海湖泽之利,从国家层面到民众曾面都是多年争斗不休。所以孙武会举越人兵众的例子来说明用兵虚实之道,引吴越之人同舟共济而遇风浪时捐弃前嫌相互救援的事例,来说明让士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“携手若一人”的可能性。
在《九地篇》里,孙子又说:“投之无所往者,诸、刿之勇也。”这里的“诸”指的是吴国勇士专诸,刚刚替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的。“刿”则是指曹刿,也就是曾经帮助鲁国打赢长勺之战,并在“曹柯之盟”时胁迫齐桓公退还侵占鲁地的鲁国大夫曹沫。自上古至孙武生活的时代,大凡勇士可以说不胜枚举,为什么孙武单单要提到专诸和曹刿呢?特别是专诸,是一个在吴国新出现的勇士,在吴国人心目中很有震撼力。如果不是后人刻意窜改的结果,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把它作为《孙子兵法》著于“吴王阖闾上台之后、孙武出仕吴国之前”这一短暂时期的一个有力证据。
同样地,通过研究现行版的《孙子兵法》,我们也可以推断,撰成此书时的孙武入吴时间不会太长,而且也没有参与过吴国境内的战争和战斗。从《孙子兵法》的主要内容来看,重点讲的主要是陆地战,几乎没有提到水战。至于《行军篇》:“绝水必远水,客绝水而来,勿迎之于水内,令半济而击之,利;欲战者,无附于水而迎客;视生处高,无迎水流,此处水上之军也。”这里讲的实际上只是陆地战当中遇到江河如何防守,如何进攻,完全有别于吴越之地水乡泽国以兵船见阵的水上之战。吴国地处江南,用兵作战,水上交锋势不可免,作为杰出军事家的孙武,如果长期居吴是不会对此不置一词的。
发表于2014年6月4日《东营日报》副刊版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